如果说,获得“台州杯”第18届全国设计大师奖,是我们既往勤奋耕耘的收获;那么参加第21届“大师班”英伦文创之旅,则是林家阳教授对我们这批第18届“大师奖”获奖代表们谆谆的教导与殷切的期望!这是“台州杯”大师奖带给我们持久的欣慰与感动。
本期内容,“台州杯”获奖代表团队成员结合国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区域,对不同時期的英国文化进行了深度的了解和思考,并就 “校园文化传承”、“美学环境与大学教育”、“水上伯顿 美丽乡村”、“城市文化印记”等几方面与读者们一起分享。
再次感谢台州市人民政府给予了“大师奖”获奖团队赴英设计教育和文创考察的支持。
伦敦城市公共设施
撰文:程旭锋
获奖成员感言
撰文:林家阳 林霞 柳怀瑾 王小元 程旭锋 项蔚 花晗佶 徐晨 康咏琪 王莉斯
林家阳
全国设计“大师奖” / 全国设计“大师班”创始人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 博导
本届英伦教育文创考察领队
康咏琪(北京服装学院)
英国街头的乞丐和艺人很多,与国内大不相同的是,他们乞讨的方式很艺术很讲美学:全身塗金摸银,扮演成历史文化名人、科学名人或神人,能做到几小时不动活象雕塑。街头表演的本质既是乞讨也是互动娱乐,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他们那种高度专注的工作状态,环境越是嘈杂,越是过滤了那些不该影响自己的因素,完成着自己应该完成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不管是生意兴隆还是无人光顾。
他们普遍的心理素质极好,似职业人爱上了一份荣誉的工作。林老师也是一个工作狂人,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他说若想实现自已的梦想,只有具有明确目标的人,有高度责任心的人,能坚持信念的人,才可以无限增强自己的行动力,才可以做到无忧无惧,傲然前行。
我希望自己也有一颗强大的小心脏,抵御世间无谓的纷扰,高度专注地做事,无所畏惧地傲然前行去实现自已的梦想。
林 霞
著名台绣设计大师
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师
其主持设计作品《降生》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工艺美术金奖
非常感谢“台州杯全国设计大师奖”,给我创造了英国考察之旅。到那之前,脑海中多是一些碎片般的文化元素:最顶尖的大学、著名的博物馆、古老的建筑、诗般的田园、艳红的老式邮筒……短短的几天,到过的每一处,看过的每一页风景都为我打开了这座城市的入口,处处散发着古老和现代融合的英伦气息,无处不让我心动,让我着迷;给我灵感,给我启发。
任何一个未真正踏足的地方,即使你在书本上触摸千遍,也无法真正了解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切未知的美都值得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
柳怀瑾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副队长
剪纸艺术家
其合作设计作品《特色小镇·魅力剪纸》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
视觉设计银奖
感谢“台州杯”第18届大师奖给了我们呈现作品、展示思想交流的平台;更让我们意外收获的是,由于台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才能参加21届“大师班”文创考察之旅,有机会来到世界文创发源地英国,体验他们成功的经验。“大师奖”最让我们欣慰和感动的地方,是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精英一起接受林家阳教授的指导、分享各位学员的成果、建立起资源共享机制平台,从此我们在一起!
王小元
安徽工程大学教授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主任
其合作设计作品《金戈舞影铁画瓶》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
工艺美术特别奖
感谢“台州杯”第18届全国设计大师奖对我作品的肯定,并给了我参加“21届大师班”英国文创之旅的机会。通过对一流博物馆、顶级艺术学院和文创市集的考察,我看到了他们把美学和设计融入到了现实生活,从而创造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林家阳教授的教育思想和美学观让我深深折服;行程中,也领略到了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将以此为勉,在今后的设计道路上坚定前行。
程旭锋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其指导设计作品《山·饰》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饰品设计铜奖
英伦文创考察十三天的行程结束了,紧张而又充实!一路走下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英国对文化的保护和对设计的重视,更深刻的认识到通用性和易用性的设计理念与艺术的关系。设计要追求艺术美感,也要重视使用环境、使用者的差异性,体现出一定的通用性和易用性。
特别感谢“台州杯”全国设计大师奖提供这次宝贵的考察学习机会,开阔了视野,结交了朋友,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非常荣幸在台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能够参加第21届全国设计”大师班”的英国文创考察之旅,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英国的设计教育、文化创意、田园乡村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
团队在林家阳教授和谌涛教授的带领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林教授传道授业解惑;谌老师则以年青睿智和实践精神,让我们每天都有新收获。正是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加快了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加深了对文化传承和设计语言的体会,为我们了解英国的设计文化开启了一扇大门。
花晗佶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主任
其指导设计作品《藤意生活》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产品设计银奖
从创作“台州杯”第18届全国设计大师赛”参赛作品“藤意”开始,我们便一直关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在随后的“21届大师班”英国文创考察之旅中,我们也找到了相同的答案。英国人善于把他们的传统贯穿于他们的建筑、博物馆、街头艺术与创意市场,同样,他们也把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思考融入了高等教育,在新旧交融中迸发出新的艺术火花,在学科交叉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感谢林家阳教授给我们创立了这么好的机会,也感谢台州市人民政府对我们获奖者的厚爱!
徐晨
苏州科技学院教师
其合作设计作品
《台州的故事》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工艺美术特别奖
结合我们的获奖作品《台州的故事——老青砖的雕与刻》,通过英伦考察之行,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更意识到了古今一脉相承,传统文化应和时代融合,体现作品的时代特点!
我特别感谢台州市政府和全国设计“大师奖”给的这次机会,让我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创作的方向,受益终生。
康咏琪
北京服装学院女装设计系毕业生
其设计作品《阿迪娜的爱情灵药》荣获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服饰设计特别奖
只有当我自己走出国门的时候,才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有比现实更遥远的梦想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此次英伦考察之旅,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个思维无国界的国家是如何用科学、自由、先锋的意识去不断地探索发现每个人的潜能,不断地对自己的内心,对自己原本的生活模式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思考,从而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感谢“台州杯”大赛平台出资并为我们团队的出行策划了一个优秀的方案,这次的洗礼将鞭策我一生!
王莉斯
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设计师/项目主管
本届英伦教育文创考察团长助理
通过全国设计“大师奖”这一创造性平台,将设计行业的企业领袖、有潜力的设计师和优秀的设计专业学生们都聚集在一起!感谢台州市人民政府对于这一具有非凡意义的赛事进行大力支持!很荣幸此次能有机会随第21届“大师班”游学英国,旅途中的见闻精彩非凡;但最可贵的,是我遇到了我亲爱的同学们,他们优秀、勤勉且富有创意的种种启迪,必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主题报道一
剑桥校园文化传承
撰文:徐晨
摄影:徐晨
剑桥(Cambridge),一座令人神往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城,保存了完整的中世纪建筑,整个剑桥大学外观统一而又和谐。还有众多剧场、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文艺气息。
剑桥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成就尤其突出,哺育出牛顿、达尔文这样开创科学新纪元的科学大家,88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出自该校。
泛舟于剑河之上,穿越于每个学院之间,“大师班”的成员们被剑桥独特的风格所吸引!走一走当年的小路,逛一逛学院中精致而大气的花园,看一看跨越于剑河两岸的桥梁,让人仿佛又回到了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时的千丝万缕。
看到这么美丽的剑桥大学,除了感叹她的建筑风格外,我们会问,这么古老的学校,这么雄伟壮观的建筑还在正常使用吗?他们是不是和我们国内一样去扩建新校区?目前在校学生规模如何?等等问题。于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先后参观了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三一学院和卡莱尔学院。
参观中,我们了解到剑桥大学从14世纪建校开始,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剑桥初期的办学理念是把宗教信仰灌输于教育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浓郁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学术气息,重视文化融合与思想交流,强调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注重原创性研究。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一.重视原创性研究,厚积而薄发。
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重视师生间的交流,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放射出耀眼光芒。
走进三一学院古老的教学大楼,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使我驻足,一位年轻的学生正在认真地拉着琴,旁边坐着一位年长的教授,不时地纠正着曲子里的细节。我轻轻地往教室大堂中望了一眼,生怕打扰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院不少地方因为在正常上课而不对外开放。这不禁让我感叹剑桥的校区保护意识并能保证教学区功能的完整性。学校教学楼的使用率很高,古老的大学在这800年的历史中从未向别处扩建,也从不为了经济利益而满足日益飚升的求学要求。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每个学院都保持了大学精神的传承和校园历史文化的传承,且与现代意识、科技发展、时尚信息等保持了高度一致。这和国内部分高校忽略大学精神传承,忽略校园景观文化,一味追求外表的现代化和形式的高大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习近平主席强调,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讲究传统就是保持特色!目前我们出现的校训大同小异,校园规划大同小异,建筑风格大同小异,专业大同小异,课程大同小异,文化活动大同小异,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致力于建设有历史文化,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社会担当责任的大学。
剑桥教育影响世人,剑桥精神影响教育,剑桥之行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传统文化大课。
主题报道二
美学环境和大学教育
撰文:王小元
摄影:王小元
剑桥大学是英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始于1209年,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
一. 古校出人才
剑桥的校园是剑桥人用时间营造出来的大型艺术品,展示出英格兰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它集融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带给了学子们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就像徐志摩诗中所吟唱的:“……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剑桥的美深深影响了剑桥学子的情感和心理,对于塑造剑桥集体人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剑桥800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突出的文史学者;培养了弥尔顿、拜伦等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走出了8位英国首相,8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菲尔兹奖得主。不得不说,这些人才的成长和一个美学环境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剑桥一开始没有自己的房子。直到1350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尔夏姆主教才创办和建造了了剑桥的第一所彼得豪斯学院,才有了自己的课堂、会议室和图书馆。1500年前后,剑桥已经发展到拥有十几所学院,大多数位于高街和剑河之间,南起位于特兰平顿门旁的彼得豪斯学院,北至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剑桥大学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31所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剑河两侧这个只有10万居民的小镇里面。各个学院的建筑因为建造年代不同而各具特色,最早的建筑已有八百年历史。剑桥大学实际上只是一个组织松散的学院联合体。
创新投入 服务跟上
此外,还有一些融合现代科技和时代背景的设施,也都体现着人与环境良性互动,为伦敦这座老城带来了新的生气:数量、质量、布局、维护都经过周密筹划的共享单车,标识清楚、摆放整齐且方便存取,绝对是当下共享经济时代的代表作品;号称大胃王的太阳能智能垃圾箱,尽管当前成本较高,但在其投放区域表现优异,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于垃圾清理的支出接近70%。这一切,没有通用性和易用性的设计,没有对人文的关怀,是无法实现的。
以圣比尼教堂为例,它从11世纪初开始修建中殿和高塔,南面的走道是15世纪初建造的,而北边的走廊又是19世纪建造的。这是剑桥大学也是英国建筑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在行程中参观的伦敦威斯敏斯特寺和欧洲北部最大的约克大教堂,它们的每个部分也同样是在不同时期建造出来的。因此,在一座建筑和一个区域内使用不同风格的混搭,成为是英国建筑的一大特色。国王学院礼拜堂采用玻璃和木制品来装饰建筑,工匠来自欧洲各地:玻璃安装工来自荷兰;木雕工匠来自法国,这些工匠为礼拜堂带来了欧洲各地的装饰技巧,混搭也就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装饰手法。
三. 装饰有故事
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领袖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曾说:“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人们脑袋上的屋顶”,建筑应该能够“与你的灵魂沟通”。如果一个年轻的学人能在自己求学的地方感受到这一点,那么他一定会感觉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从而生发出强烈的自豪。剑桥的各个学院除了在装饰上各具特色,他们还有自己传颂的故事。比如三一学院教堂东边的一块石头上,雕刻着1564年基督教内部纷争中一派留下的观点。三一学院的大门上,永远地记载着一个半真半假的关于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 1st)在1615年3月到访剑桥的故事。一个世纪之后,彼得学院教堂则留下了在英国内战时期自己的政治立场。你也可以认为,它们不过是一种政治宣传的故事。但是,这些历史的记录一定会让人穿越时光,去体味当年前辈们争论的情境与留下的足迹。
四. 学后应反思
打开美国前20所大学的介绍几乎一致地相似:他们都把个性化的历史老建筑作为传播的第一元素。剑桥历史800余年,更换校长无数,从未有哪位校长去大兴土木创造自已的“个性作品”,其间免不了大型修复工程但都小心翼翼,修旧如旧,生怕背上破坏文化的罪名。
中国改革40年,是大部分校园“日新月异”的40年。投资多,校园新,推倒一幢老楼,再建一幢新楼成了家常常便饭,个性荡然无存。相比之下,剑桥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范本。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设想,至今对我们仍有指导性作用;校园环境的美学价值,对教学和人才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题报道三
水上伯顿 美丽乡村
撰文:宋栋
摄影:宋栋 林家阳
人们都说,要欣赏典型的英式田园风光,一定要到科茨沃尔德看一看。水上伯顿(Bourton-on-the-water)是科茨沃尔德(Cotswolds)区名气最大的小镇之一,也是英国传统风格美丽乡村的代表。
濛濛的细雨,无垠绿草铺成的坡地,一棵桀骜不逊的孤绝的树,一条浅浅的小河流淌着,穿过一座座古老低矮的石桥。
轻柔的微风细雨中,我们抵达了有着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之称的水上伯顿小镇。
水上伯顿不大,浅浅窄窄的温德拉斯河(Windrush)环绕小镇蜿蜒流淌,河水最终汇入泰晤士河。
小河清缓流过,几架矮矮平平超过200年历史的古老石桥贴水而建,成了镇中最美丽的景致。两岸繁茂的树木带来浓浓的绿意,掩映着一幢幢用五彩鲜花装饰的百年石屋。
村中有水,就很生动。从一座桥,走到另一座桥,柳丝轻扬,玫瑰含露……要不是沿岸的石头房子,真以为回到了江南小镇。
这里的游客格外多,走一走,站一站,坐一坐,看一看,成为宁谧风景中最活跃的元素。
沿河而建的主街上有很多民居、教堂、餐厅、茶室、商店、村公所和乡村旅店,还有经营香水为生的工厂可供人参观选购。
一家科茨沃尔德香水作坊,就在主街维多利亚街旁,展示并出售古朴的商品。“科茨沃尔德香水”是英女王的最爱,她曾亲临小店来挑选。
小镇房屋大部分都是用当地出产的石灰岩——科茨沃尔德石建造。当地人称它为“蜂蜜石”,石头有一种蜂蜜般的浅黄色。
小镇至今依然有缘自17世纪的集市小镇,曾经的贵族庄园别墅,数百年的农舍,传统酒吧和乡村教堂……田园美景与悠久历史的完美结合,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因地制宜的构建,悠长时光的打磨,让每一片风景都美得恰到好处。
溪边红花正好,窗棂藤蔓正好,时光在这里真是好慢,没有日新月异,只有澹澹无波。林语堂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这是一个惬意而美妙的下午,全身只有一种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洋溢着欢愉,我在大自然中自由来去,以一种奇异的姿态成了他的一部分。静静的像一幅画的村庄,无需多说什么,只要你静静地去体会。历久亦可弥新,淡然方得隽永。
回想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学者到市民,大家从谈乡愁、乡情、青山绿水谈到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这个概念一出,一时间,梦想小镇、袜业小镇、旗袍小镇、香菇小镇、模具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百镇一面,成为了一种典型地产商业模式。中国文化协会新农村管理委员会夏良素先生说过:“特色小镇应是在特定时中“长”出来的,而不是被人伪造或“包装”出来的。”
美丽乡村,应该是天地人和谐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有利于城市的资金、文化和人才与乡村的土地、环境和文脉互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水上波顿小镇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原有产业,依然延续着缘自17世纪的集市,数百年的农舍……地域的特点和历史的记忆并存,才会让一村一韵的魅力展现。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被自然地保护,不是简单的集产业园区、单纯的旅游景区,千遍一律的文化景观和楼盘式的社区拼揍而成。应该保全自然环境生态,自然产业生态,自然文化生态,自然居住生态,形成能与特有地貌相互适应,相互和谐的空间,以及具有人文情怀的生活圈。这不是梦想,英国现在有,中国几千年以来就有。
城市文化印记
1.伦敦城市公共设施
撰文:程旭锋 摄影:程旭锋
2.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21th全国设计“大师班”英国文创体验之旅途中随感 / 统筹:柳怀瑾
3.艺术拾趣 / 林家阳 等
统筹:谌涛
活动策划:林家阳 谌 涛
活动顾问:刘 硙 章 超
编辑顾问:喻大翔
支持单位:台州市人民政府
组织单位: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 师也文创
活动后援:张嬿雯 王亚琦
责编:王莉斯
政府重视 领导关注
在设计历史上,英国具有重要地位,从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到撒切尔夫人强调设计立国,近现代英国设计一直强调创新,倡导通用和易用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注重人文关怀。
考虑周到 服务面广
初到伦敦,很快就会注意到这座城市的经典符号:红色的双层大巴、电话亭和邮筒,清晰醒目又印象深刻,但对人文的关怀则更多的体现在城市生活必不可少却又常被忽视的公共设施方面。
复杂的道路交通如果离开了清晰的路面指示系统,又怎能在这座老城狭窄的街道实现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顺畅通行。
此时对比一下国内的城市,商业广告占据了公交站的绝大部分空间,弱化了公交站本身的功能和价值;自行车没有专用车道或是被机动车占据,如果各种出行方式并没有被合理的考虑和使用,很难说人的需求被关注和满足,更不要说有效提示和愉快体验了。比斯特购物村的路障和道路施工脚手架,都用设计过的颜色和图案加以装饰,不仅实现了指示与提醒的功能,而且提升了使用的愉悦感,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人文关怀,是容易被接受和乐于体验的。
通用性 实用性
公共设施的通用性和易用性要求是不言而喻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的复杂度较高。大口的垃圾箱方便投放,降低了对使用者的要求,也要考虑后期清运维护工作。
对于博物馆的游客,在饱览展品的时候,也有休息需求。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不同类型的休息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在较大的展馆中人流较少处,设置适合小憩的长凳绝对是贴心暖人的考虑。同样,酒店内外坡道的无障碍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也有一些我们不太理解的地方:临街的小便池确实方便,可作为游客总觉得和这座城市格格不入、难以理解;有些厕所马桶冲水按钮设置在墙中,确实减少了水箱的存在,可按压冲水需要较大的力气,这给其他使用者和保洁人员造成一定的麻烦。
二. 建筑有风格
剑桥的建筑风格从早期一直沿用到现代。早期建筑体现出的庄严华丽气派,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建筑并不是单一作为历史遗迹被妥善保护下来供游人参观的,它们一直在使用中。并且偶有学生别出心裁的搞事情,对建筑造成的一些破坏,而学校却认可其精神上的自由度并未给予处罚,这也是剑桥极其开放和宽容的另一个侧面。
剑桥建筑普遍使用深色的石灰石,这也使得剑桥的建筑呈现出统一和谐的色彩。标志性建筑国王礼拜堂(King’s Chapel)在15世纪40年代晚期开始建造,含镁石灰石才开始使用,淡的色彩才加入进来。虽然剑桥的建筑经过不断的翻新扩建改造,与原先的模样已经大相径庭,但从总体上来说,剑桥的建筑风格依然完整保留了英国各个时期建筑的统一风格。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1th全国设计“大师班”英国文创体验之旅途中随感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在林家阳教授的英伦文创之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行程中,无论是学院拜访、历史遗迹考察、人文景观点评还是取景拍照、坐车乘船、就餐闲聊等,无不体现林教授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教育理念,对美学、艺术的极致追求及为人处世的修养智慧。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而有贵人与导师引领、鞭策着的一生,无疑更特别值得庆幸、珍惜和感恩!现摘录部分学员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谌涛(上海理工大学)
大师班旅程所得,一方面是向团队外学习,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走访国际名校,拜访名师,拓宽视野,提升美学修养,探讨设计创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向团队内学习,学员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城市,有教授、资深设计师、企业高管、在读硕博士及政府官员,每位学员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带来认知的不同视角,因此学员间的交流分享令人受益匪浅。如此次班里一位学员既是地区的统计局长,也是一位摄影和收藏家,个人收藏相机多达47架,同时还是一位剪纸大咖,作品曾荣获“大师奖”银奖……所以,大师班不仅是考察和学习之旅,更是思考和交流之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思考,在交流与分享中进步升华,我想这正是林家阳教授创办大师班且坚持二十一载的初衷所在!
冯圣媖
(广州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此行除了对异域风情的赞叹与艺术设计的思索,更多在体味林大师为人处世的智慧与事必躬亲、严谨治学的态度。感动之、分析之、吸纳之,受用无穷。林教授教诲说:要做有表情的人。而我恰恰是一个内向而嘴拙之人。每每与大师碰面,内心总是激动万分,敬畏满怀,想说点什么但头脑一片空白,于是脸僵词穷之际擦肩而过。尔后,内心却懊悔不已。我想,这是见到偶像太激动了吧。
接下来的行程,希望能做一个“有表情的人”,见到林大师能灵活自如的谈笑风生,与学员们共同体味美妙的游学之旅!通过热爱的事物,做一个心有灵光的人,给往事回忆留下一笔绚烂的色彩。
王柯(金陵科技学院)
大师班英伦之行收获丰多,其中,感受颇深的是英国对于人的重视与尊重,体现在设计领域可谓无所不在。举几个例子,其一,笔者所至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宾馆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非常周全。哪怕是三四个台阶,也会为之配备一个可供轮椅上下的小型电梯,保证所有人能够相对便利地观览与通行。其二,在水上伯顿,笔者发现其镇内小桥也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一座宽桥作为车行道,为了行人的安全,英国人在这座小桥边上几米处又搭建了一座窄石桥,专供人行。如此这般的细节在近日的游览中还有很多,值得记录和学习。
景春茹(山西黑与白品牌策略机构)
此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独具魅力的超级创意。创意衍生出超级符号,形成消费者的品牌记忆。以陈列为例,如在伏特加酒品专区一角,我看到具有代表性的法国灰雁GREYGOOSE 和波兰的雪树Belvedere,品牌标识凸显,展柜精致,产品分类成排,视觉冲击力极强。更值得一提的是产品创新方面,加拿大水晶头伏特加(Crystal Head Vodka)的由来,是其三位合伙人在对大英博物馆中珍藏的水晶骷髅头的讨论中产生灵感,耗时两年,合力创造推出这个品牌。集复杂性与高品质于一体的无与伦比水晶头骨玻璃瓶的设计,透过独特创意传达出厚重的历史,彰显多元地域文化特征!如何通过超级创意让消费者对一个陌生新品牌,形成快速特有的品牌记忆,必将影响我行进的设计之路!
周安涛(金陵科技学院)
艺术是生活,生活是艺术。此行耳目所及的英国艺术与不同行业的融合,使我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延展性。第一日在在皇家艺术学院,一个设计学院墙壁上挂满绘画作品,这是对设计和手绘原创的一种融合。来到大英博物馆,世界顶级的艺术品收藏令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不同肤色的人,也有老人孩子,认真地感受艺术的魅力。走进英国的小乡村,处处可以感受英国人的素养,看到英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钟情。
张爱民(河北师范大学)
伦敦道路标线和导示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观察发现,其道路标线色彩清晰:白色为区隔线、黄色为警示线、红色为禁止线,三种色彩线醒目明确。而自行车、BUS、TAXI、CAR、MOTOR都有其专用或共用行车道,就连停车也一定要停靠在各自专用停车位上。再看其交通导示牌,信息及形式设计的异常明晰和简约,每个人都可以快速、清晰的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能了解车次和活动半径的情况!导示性路标就是无声的导航员,省力而又公正。从平面图标到红绿灯,再到今天的数字化图形与时俱进。
我们总讲城市品牌形象,其实交通导示等城市公共设施同样属于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伦敦城区道路并不宽绰,甚至有些狭窄,但凭借其清晰、统一、人性化的导示系统,竟使交通井井有条,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林霞(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
有幸随着“大师班”来到大不列颠,几天下来,到过的每一处都无不让我心动。
“世界最美的小村庄”拜伯里的阿灵顿排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排17世纪的纺织作坊,经历了几个世纪风雨的洗礼,俨然已成了一张油画般的文化名片。古朴典雅的石屋,蜂蜜色的墙垣,自由古老的腾蔓,开满花朵的庭院……无处不在向世人展示英国传统风格。而这只是一个缩影,在英国不管是乡村或市区,处处都散发出英伦之风,传统文化和文创无处不在。他们生活环境中的每个细节,都在完美的诠释着古老与现代,创意与传统,颠覆与沿袭的巧妙融合,是活生生的历史教课本。
这次的活动让我对匠人有更新的理解,匠人不是大师的专属,一个有文化的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匠人的精神。阿灵顿排屋的主人们对每一个方寸的讲究,以及古屋里独具创意的文创礼品,便是最有力的说明。传承传统文化不是复制,而是把它转化为隐形的符号,渗透在每个产品设计中,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在当下高压的生活状态下,设计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就像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每一帧画面都能让人感受到大隐隐于市的恬静。
“大师奖”的影响来自于不同甲方的支持:包括院校学生关心社会、参与公益活动创意的话题;国际重大活动——奥运会、世博会的传播设计话题;国内外企业形象创意的话题;政府支持文创的话题等等;
“台州杯”急地方产业所急,这一话题引发了无数创意,也给了很多设计师、教师、大学生创意的机会。这次赴英学习台州市政府又给他们打开了一扇创意之窗。
本次报导的主体是在上一届“大师奖”竞赛中获奖的部分获奖者,作为“大师奖”、“大师班”创始人,我敬佩政府的前瞻性视野,也为这一批受益者感到荣幸!
徐晨(苏州科技学院)
英国是一个非常绅士的国度,所见所闻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即做每一件事都能够一心一意地直到完成为止。在剑桥,国王学院中的礼拜堂建筑风格宏伟壮观,高耸的塔尖、巨大的扇形拱顶、24幅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舷窗彩色玻璃画,一切都非常感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建筑不是一蹴而成,礼拜堂的修建持续了一百年,前后经历了4任总设计师,但这一百年间的心态与责任度却是一如既往的,风格统一,没有丝毫的改变。我觉得在现代社会的复杂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认真负责单一纯粹的态度,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端正心态、放慢脚步,追求完美。
王小元(安徽工程大学)
英国之行,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零距离。
英国城市建筑新与旧的交融令人惊叹。在街道漫步,数百年不同时期的建筑,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维多利亚式还是摩天大厦不经意的就让你眼前一亮,历史、现代与未来就这样稀松平常地同处一室。
在这里,你感受不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城市之中漫步,你会惊喜地发现,突然一片田园由近及远在阳光下展开。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城市中的鸽子自由自在地在游人脚下闲逛,牧场的小马友好地从远处向我们奔来,它坦然接受我们这些陌生的异乡客抚摸它的鬃毛,并亲吻我们的面颊作为回礼。
人们微笑着表达他们的友好,无论是酒店的服务员还是小店的店主,他们温暖的笑容和耐心融化了阴冷的雨天。
艺术拾趣
全国设计“大师班”创办于1998年,至今已持续了21届,为中国设计教育界和设计界培养了近千名有创新意识的高校老师和设计师,有力地推进了设计改革的进程,本届“大师班”由四个团队组成:导师团队、“大师奖”获奖团队、高校教师团队、设计企业团队,均来自于全国不同的省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上采集的文章、图片,出于对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向info@idform.cn进行反馈,核实无误后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