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春之声”后坞生活文化雅集

2017年后坞生活第一场文化雅集在万顷竹海中悄悄展开,漫画老邓、纤维艺术家王旅长、电影艺术家郑虎、布艺爱好者谷老师,古琴、茶道、太极等文艺雅士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向传统文化致敬。

漫画·快画

漫画家邓辉华老师现场漫画竹林雅集场面,以中国水墨画的写意手法,素描雅集群贤,5米长卷生动勾勒出竹林中亦动亦静的人物场景。

王旅长时常置身清雅竹林,席地而坐,紫案焚香,修习书法。

邓老师把自己称作“手艺人”,以平常心游艺于绘画。“漫画快画”的艺术符号,也成为绘画者独特的个人印记,是艺术家名与实的高度凝练。

雅集之后,邓老师作《破土禅》一首,表露手艺人的清净心~

破土禅
响雷惊春笋,破土急急生,
不破不能立,唤醒手艺人。

看破尘土事,方要破土生,
放下一身土,适得清静心。

一节复一节,明年胜往年,
扎根入乡土,立意在云天。

旅长说:“17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我就莫名其妙地喜欢竹简这种艺术手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正知正见立天地,
斜风斜雨白费心。


书法·竹简

汉简与碑刻文字一样,是纸张未发明或未大量使用以前的书籍文献。书写者虽然受限于狭长的材料,但于章法布局仍然能独运匠心,挥洒自如。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s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

千枝万叶,空心无念,
平等平等,无所分别。

艺术批评家本雅明曾批判因为过度的技术复制,导致许多艺术作品“光晕”的消逝。但是,中国书法独特的审美体系在日益发达的西方技术文明冲击下,依旧灿烂而永恒。

书法,本是中国传统文人安身立命的必要技能;竹林,亦是文人清谈交游的自然佳境。 后坞生活恰恰延续了这样的生活意趣和艺术审美,并向更多人传递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正是旅长内心情怀所至。


电影·乡愁

电影艺术家郑虎老师提到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对未来世界文化多元的预测,鼓励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郑老师还以身试教,主动扎上头巾表演起陕西民歌来,引得现场观众拍手称赞。

正如西谚所说:“教育并非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Education is not filling a bucket, it is lighting a fire.)郑虎老师的讲演和演出激情四射,真正展现了一位艺术工作者学习的热情和不竭的创造力。

余光中在《乡愁四韵》中吟唱: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郑老师说到乡村旅游或者旅居的趋势,说到王旅长谷老师的乡间生活,仿佛在说:给我一片翠竹林啊翠竹林。

是的,越来越多“久在樊笼里”的城市人开始返乡,复归自然,回到生命原始之初的大地。当文化复兴和昌盛之时,也是更多人在土地上生根发芽之时。

后坞生活文化雅集的意义,大抵就在这里。


乡村·布艺

布艺爱好者谷田老师喜欢乡村朴素宁静的生活,聆听、感受这片青青翠竹的春夏秋冬。

在乡村,大自然中处处蕴藏着创作的元素和灵感。四时花开,草木葱茏,穿越竹林,漫步花草丛中,阳光洒落,倒影疏朗。谷老师总能在自然中得到启发,创作出一幅幅布艺作品分享大家,尊重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更赋予作品的当代性。


古琴·太极·茶道

用音乐保存自然的心性,古琴演奏者表情恬淡而从容,这种情感的表现来自于演奏者身心与自然的谐调。

“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太极的养生保健作用体现在“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是适度运动的养生术。

案上清供,放置岁时花果,邀请朋友喝上一杯清茶,静看花开花落,茶道老师传递的是一种优雅自在的生活态度。

唐人刘禹锡《陋室铭》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丁酉年春,后坞生活文化雅集之“破土·春之声”在竹林间渐渐隐去。然而,雅集并没有落幕,这样的生活仍在继续。
后续,后坞生活将会推出系列雅集活动,我们愿邀引交结更多同道朋友,来后坞生活竹林,引流觞曲水,共享自然和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上采集的文章、图片,出于对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向info@idform.cn进行反馈,核实无误后进行删除

© 2013 ShenZhen IDFORM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粤ICP备13013459号-1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深圳工业设计公司,美容仪器产品设计,安防产品设计,智能家居设计